基地介绍

  中共苏维埃国家银行旧址位于红花岗区老城杨柳街口。旧址原是国民党黔军25军副军长犹国才的私宅 ,建于二十世纪20年代来,坡屋顶、小青瓦、穿斗屋架,具有典型的黔北民居建筑特点。建筑面积1155平方米。

  概述

  1931年11月2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执行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决定筹建国家银行并委派毛泽民高产田行长。自此,在中央苏区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独立的崭新的金融体系,成为根据地经济的重要支柱,在反对国民党军“围剿”战争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1934年10月中旬,国家银行的14位同志编入军委直属纵队15大队,几百人轮流着一百多副担子,抬着黄金、白银、银元和印票子的纸张、机器、由一个连护卫着开始踏上长征路。

  历史

  1935年1月初,红军攻占遵义后,为了在后勤上保障部队的行驶 央决定成立没收征发委员会。由苏区财政部部长林伯渠任主任,毛泽民任副主任。委员会下设调研、没征、财务、管理四个科。其任务是掌握和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党对士谊劣绅的政策、征量筹款,补给部队或散发给人民群众。没征委员会和国家银行的同志利用部队休整机会,进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货币发行和回笼工作。当时,红军指战员每人只有很少的零用钱,为让战士们在遵义城内能买到一点征途中必需的小物品,银行同志就公开发行苏区印制的钞票。同时,考虑到部队离开后,苏区货币就不能使用的情况,也避免敌人对使用币的群众刁难、迫害,就以国家银行名义写出布告:欢迎社会各界群众兑换苏币,并在狮子桥、丁字口、万寿桥等处没立兑换点,桌上堆入着银元、食盐和烟等实物,让群众自由按市价进行兑换。如在苏区时一斤盐要一元,这时一元就可买七斤盐,还强以 买白金龙香烟四罐;一元苏币到国家银行换一元二角现洋,也可换二元国民党发行的票子。

  由于货源充足,买卖公平 ,红军所用的苏币,均可按日兑现,因此,遵义城内大街小巷的商站、面馆、酒楼、书店均门庭若市,比以往莫不利市三倍。广大群众从历史上军队所过外,强行扒行“军用”,用过后又变成废纸的情况,与红军在遵义的做法相比,深深感到共产党领导的红军英明伟大。这不仅维护和提高了苏维埃币的信誉,更重要的是打破了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国共产党和毕恭毕敬 军的污蔑宣传,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和革命积极性,同时,也维持了红军的经费开支。

  当红军决定撤离遵义的前夕,中央没征委员会和国家银行的同志通宵达旦地为群众办理兑换

  《肩挑的银行》展面

  工作,许多群众见红军如此为群众利益着想,舍不得将手中的苏维埃币拿去兑换,便珍藏起来作为纪念品。遵义解放后,群众又把一张张、一叠叠冒着白色恐怖留存下来的苏币,捐献给遵义会议纪念馆,成为我党,我军模范经济工作和政治工作的见证。

  1999年遵义市政府拔专款修复中央没征委员会和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办公旧址,并按原样在楼下陈列了苏维埃中央政府国民经济人民委员部部长,长征时任总供会部部长、中央没收征发委员会主任林伯渠的住室;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行长、没收征发委员会副主任、毛泽民的住室;以及钱之光、李井泉等同志的住室,还复原陈列银行管理科、发行科、出纳科、会计科和没收征发委员会办公室。2002年1月15日,遵义会议纪念馆在旧址楼上推出《肩挑的银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长征在遵义》专题陈列。使旧址成为展示我国解放前金融工作比较全面、系统的场所。现在瞻仰会址的观众,几科都要到此参观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