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着眼于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并实现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部署,教育部虚拟教研室中医及药学类学科协作组工作会暨北京中医药大学基层教学组织培训研讨会于11月6日在我校良乡校区召开,旨在进一步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新型基层教学组织协同优势。
来自各地的虚拟教研室成员和我校各教学单位教师800余人次线上参会。会上,副校长翟双庆指出高等教育是教育强国的龙头,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而教研室是落实人才培养任务、促进教师发展、组织开展学术研究和教学活动的最基层教学组织,直接影响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虚拟教研室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具有高效便捷、形式多样、动态开放的特点,是新时代基层教学组织的“新形态”。
自2021年7月启动以来,虚拟教研室试点建设工作不断探索“智能+”时代新型基层教学组织的建设标准、路径和运行模式。作为教育部虚拟教研室中医及药学类学科协作组组长单位,北中医将与全国各位同仁一道,通力合作,携手共建,不断促进中医及药学类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为健康中国战略、教育强国战略积极贡献力量。
教育部虚拟教研室中医及药学类学科协作组组长、温病学课程虚拟教研室负责人、北京中医药大学原党委书记谷晓红在报告中提到,虚拟教研室的建设是应时而生、应势而生、应运而生的。为了推动虚拟教研室的建设工作,教育部成立了各学科协作组。中医及药学类学科协作组自成立以来,致力于深化师资协作与交流、推动学生交流与学习、共享共融高质量学术教研成果等方面的工作,并在实践中开展了许多特色活动。
在大会的经验交流环节,中药学、药学、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和医学人文等虚拟教研室的代表分别进行了工作汇报和经验分享。他们结合各自虚拟教研室的建设情况,介绍了取得的成果和遇到的挑战,分享了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教训
协作组秘书长、北京中医药大学教务处处长闫永红在主旨报告中强调了虚拟教研室的思考与建设。报告从问题出发,明确了虚拟教研室建设的目标和要求,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其中包括以问题为导向、具有虚拟教研的场景应用意识、提升教师虚拟教研的数字胜任力等方面。同时,闫永红还提出了虚拟教研室建设的参考路径,涵盖了物质、行为、规范和精神等层面。
虚拟教研室的建设对于促进高等教育教学的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育部及相关学科协作组将继续推动虚拟教研室建设工作,加强师资培养与交流,推动学生的交流与学习,并致力于共享和融合高质量的学术教研成果,为构建健康中国和教育强国做出更大贡献。
下午,与会人员被分成了3个小组展开讨论与交流。大家结合各自虚拟教研室建设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建设心得与思考以及对下一步协作组工作的建议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三个讨论小组的负责人张鸣号教授、贡济宇教授和赵进喜教授分别汇报了小组讨论情况。我校的14个教学单位同时组织本单位教师围绕大会主旨报告的学习收获以及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情况展开了深入的内部交流与研讨。
最后,协作组组长谷晓红进行了总结讲话。她用“好、新、和、高、特、实”六个词对协作组所辖各虚拟教研室当前的建设成效及下一步的工作重点进行了总结。谷晓红教授指出,大家无私地将关于虚拟教研室建设的好思路、好做法、好经验拿出来共享,这就是“好”;面对这一新生事物,各虚拟教研室的负责人和成员开拓思路、大胆创新,以新思路开展工作,这就是“新”;协作组内包含中医及药学类学科22个虚拟教研室,各虚拟教研室又包括多个高校、企业等单位,大家和而不同,美美与共,合作共建,形成了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新的合力,这就是“和”;协作组内22个虚拟教研室站在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的高起点上,更要高标准、高要求,朝着更高的目标迈进,争做中医及药学类学科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标杆,这就是“高”;在当前的工作基础上继续挖掘亮点、建设特色,为中医及药学类学科虚拟教研室建设奠定“百花齐争春”的基础,这就是“特”;要求真务实重实效,做到“虚拟不虚、以虚促实、虚实结合”,这就是“实”。
这次会议是我校作为中医及药学类学科协作组组长单位推进本协作组虚拟教研室建设工作的重要会议,也是我校2023年度教学质量月暨教师活动月中的重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