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抓好发展党员教育培训任务,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师生学员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为奋进新征程凝心聚力,4月9日至15日,党校举办2023年首期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训班暨系列报告,培训活动由党校副校长、党委组织部副部长、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曹东勃教授主持。全体师生800余人参与本期培训学习。
“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献身于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是我一直以来的追求。”
“我出生于90年代的西南农村,看见了一条条铁路、公路逐渐延伸到了自己的家乡,见证了家乡从贫困走到小康。而这一切都是中国共产党带来的。在部队服役期间,我深刻地认识到国防强大的重要性,而人民子弟兵的成长壮大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的初心就是加入这个伟大、光荣的党组织,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添砖加瓦,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献身于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是我一直以来的追求。” 这是金融学院2022级谢戎同学在开班式上的真挚发言。师生代表一致表示,要加倍珍惜本次培训的机会,把理论和实践课程学深、学透、学好,通过学习经典,追本溯源,坚定理想信念;通过党性分析,接受精神洗礼,锤炼党性修养;通过学习新知,提升能力本领,强化使命担当。
曹东勃在开班式上表示,党校本期培训班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题,以加强理论武装、重视实践调研、坚定理想信念、践行群众路线、坚守人民立场、锤炼党性修养为施训重点,开发开展实践教学、理论教学、小组研讨、党性答辩、理论考试等培训模块。他希望全体学员能够端正入党动机,不断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为奋进新征程凝心聚力。
1
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坚守人民立场 增强党性修养
9日上午,曹东勃从“人猿相揖别:文明的进程 历史的启示”“人生之选择:担当生前事 何计身后评”“为人民服务:群众最可敬 群众最可爱”三个层面对《践行群众路线 坚守人民立场 增强党性修养》这一主题进行了阐释。他带领学员追寻总书记的从政初心,感悟“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人民情怀,鼓励学员时刻牢记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以焦裕禄同志的事例为切入点,深刻阐述了党性与人民性统一的重要性,鼓励广大青年要有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坚持践行群众路线,坚守人民立场,反对一切形式主义,要真正把人民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做到雪中送炭,纾难解困,扎扎实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最困难最忧虑最急迫的实际问题,做真正有创造力的执行者。
人文学院刘新老师带来了《歌未竟 天下白——刘良模与国歌》专题报告。良才焕采咏国歌,风骨豪情人楷模,这是著名的民主战士、宗教界爱国人士和社会活动家刘良模的真实写照,他在抗日救亡运动、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为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振兴中华,统一祖国,作出了贡献。
《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民族危急存亡之秋,是中国人民长期革命奋斗的见证,也是国际社会认识中国人民顽强意志不屈精神的窗口,以刘良模先生为主要代表的前辈先贤积极推动将其作为新中国国歌。他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中期发起的抗日歌咏运动中,组织万人传唱,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大声歌唱,振发民气,远赴重洋,讲好中国抗日故事,争取国际援助同情,令《义勇军进行曲》的正义之声广为传播。通过刘新的生动讲述,激励着学员们从刘良模的爱国事迹中不断汲取前行的精神动力。这既是一场别开生面的爱国主义教育、一次生动的“四史”学习报告,也是我们党坚持为了人民、动员人民、依靠人民,坚守人民立场的范例。
2
以调研开局 以调研开路
理解和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城市是人集中生活的地方,城市建设必须把让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要坚持广大人民群众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探索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征、彰显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超大城市发展之路。要提高城市治理水平,推动治理手段、治理模式、治理理念创新,加快建设智慧城市,率先构建经济治理、社会治理、城市治理统筹推进和有机衔接的治理体系。”这是总书记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为进一步理解和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党校以调研开局,以调研开路,积极组织学员走访调研了人民城市的生动实践——五角场街道的“睦邻门”和“创智农园”,深入社区一线,调研如何推进新老社区开放融合,让新老社区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郑超南同学在调研时了解到社区基层治理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和阻力,令他感触很深的采访社区陈文芳书记时提到的,遇到困难要及时向党组织寻求帮助,通过加强居民区党组织引领,向社区治理的专业人士请教,让社会组织、社区规划师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居民的自主能动性。居民很尊重陈书记源于她在切实为居民着想,修睦邻门是为了节省大家时间,同时也可以和新社区、大学路商圈结合;整改乱停车现象保障了居民接送小朋友上学路上的安全。“所以真的很敬佩陈书记身上的不忘初心、处处为社区居民着想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郑超南讲道。同样参与调研的李超激动地说:“此次走访活动相比干巴巴的文字更鲜活,能感受到在这一街区居民互动往来和资源共享的堵点、痛点,但是成功推动社区和周边治理满足居民需求后,那种收获和来自居民的肯定是对基层干部最好的回馈。”
为帮助学员更深入理解“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的深刻内涵和上海社区治理过程中的生动实践经验,党校邀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社区花园与营造实验中心主任刘悦来副教授和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洋副教授带来了“共治的景观 人民的城市”专题报告。
刘洋以《从“冒险家”的乐园到人民的城市》为题,从人民广场特别是跑马总会大楼的变迁入手,前后对比了“十里洋场”背后压迫与分化的城市景观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上海城市化建设的人民性,强调上海之所以能够从“冒险家的乐园”蜕变为人民的安居园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将“人民”贯穿于城市建设始终,并在新时代凝结成了“人民城市”理念。要把握“人民城市”须从三方面着眼:第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城市现代化是在与西方城市现代化的比较、批判中生成的,对“人民城市”理念的理解要置于整个世界现代化的逻辑中去。第二,“人民城市”理念不是一时提出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历史进程中对“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的思索升华,对人民城市的理解要置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中去。第三,在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中把握“人民城市”,最为关键的是凸显总书记关于“人民城市”系列重要论述的原创性贡献。
五角场大学路的尽头,原本都是周边小区开发剩余的边角料,一年四季都荒废着,在经过社区规划师刘悦来团队改造后摇身一变成为基层社区治理的阵地。刘悦来认为,“公共性的衰落”并非必然,建设社区花园的初心是践行总书记所嘱托的“我们这个城市归根结底是人民的城市、老百姓的幸福乐园,公共空间要扩大、要提质,人民群众在这里有获得感、幸福感。”期待社区中的人们不仅有自己的小天地,更可以为家园做些事情。他倡导以参与式社区规划为路径,以社区花园为物质空间载体来连接人与自然、人与人,以探索性的空间设计和社会创新机制设计,来实现人人参与的共治格局。同时提出了“多元参与,共同缔造,以小见大”的参与式规划理念,社区规划需要“系统规划组织化,多层次队伍建设,全过程公众参与”,通过“规划、建设、治理”的闭环来达到组织化建制化,让参与式社区规划更可持续。刘悦来认为,社区的规划构建不仅仅是城市的景观,更是一项通过空间育人的“赋能实验”。
3
ChatGPT:未来教育的颠覆力量?
第三个专题,我校商学院常务副院长魏航教授以《ChatGPT:未来教育的颠覆力量?》为主题作辅导报告。魏航首先从四个方面分享了他对教育的本质、传统教育模式以及传统教育模式现在受到的制约因素的思考,重点结合ChatGPT,探究人工智能对传统教育、商业模式会带来的颠覆以及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他围绕学员们关心的“ChatGPT的功能”“行业替代性”“强人工智能应用”“创业机遇”“未来发展和应用空间” 等热点问题,与大家进行了实时互动,现场气氛热烈融洽。
4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问题意识
马克思说,问题是公开的、无所顾忌的、支配一切个人的时代之声。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姜国敏副教授认为,马克思主义通过科学回应时代问题而展现自身的真理力量,中国共产党人也在“问题”与“主义”的互动进程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分析和解决中国社会的重大现实问题。同志在《之江新语》当中就给出了关于树立问题意识、破解时代问题的哲学方法论思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善于发现问题,深刻分析问题,抓住矛盾解决问题,从“问题意识”入手,是我们学习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条重要路径。
5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如何摆脱冷气向上走?
校人文学院倪剑青副教授结合其最新译著《犬儒主义》,分享了对当代青年面临的诸多精神现象的看法。现代犬儒主义是一种仅仅停留于内心之中的自我美化,是一种弥散在日常生活中的情绪状态,而非一种实际的生活方式。只有通过精神的指引与努力,自我与世界、主体与对象才能最终一起超出自身的各种纠葛牵绊。他鼓励大家要拥有追求真理的勇气,知行合一地投身实践。
此外,党校本期专题培训班还引入了中央党校思客讲堂的《二十大报告里看未来:如何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和新华社推出的党史故事《改变你我命运的那些瞬间》等系列专题,以丰富学员们的学习形式、提升理论素养。